科技为民 奋斗有我——致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慰问信
遁形远世网
2025-04-05 17:58:54
中国是一个资源能源短缺的国家,节约资源能源,实现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
按照110、220、330、430万四个等级下达有序用电避峰计划,涉及错避峰用户6618家,总负荷575.15万千瓦。据预测,今年安徽全省调度口径最大用电负荷约4200万千瓦,全省调度口径最大可调发电出力约3570万千瓦,区外来电537万千瓦,电力供需平衡存在200万千瓦左右缺口。
安徽省电力公司负责人介绍,除积极向国网华东分部和兄弟省市争取受进电力,累计增加省外电力支援387万千瓦外,同时提升省内发电能力和电网供电能力,并编制有序用电方案。6月25日,2018年安徽省电力迎峰度夏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6月25日,2018年安徽省电力迎峰度夏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安徽省电力公司负责人介绍,除积极向国网华东分部和兄弟省市争取受进电力,累计增加省外电力支援387万千瓦外,同时提升省内发电能力和电网供电能力,并编制有序用电方案。按照110、220、330、430万四个等级下达有序用电避峰计划,涉及错避峰用户6618家,总负荷575.15万千瓦。
据预测,今年安徽全省调度口径最大用电负荷约4200万千瓦,全省调度口径最大可调发电出力约3570万千瓦,区外来电537万千瓦,电力供需平衡存在200万千瓦左右缺口此外逆变器集成PID夜间修复功能,有效减小因组件PID效应导致的电量损失。近3年,国家电投大中型基建平均投资713亿元,其中清洁能源平均投资近480亿元,今后3年大中型基建平均投资将达到960亿元,其中清洁能源平均投资将超过722亿元。
转型发展造就了以清洁能源为鲜明特色的电源结构和突出的差异化优势。迈入新时代,国家电投适时调整发展战略,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先进能源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清洁能源开发和综合能源服务为主导,以推进国际化发展和打造国际化品牌为牵引,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为保证,国家电投正着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综合能源集团,正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在新能源开发运营的不断探索中,国家电投在开发模式上实现了从单个项目开发到规模化集中连片开发的转变,在市场对接上实现了从就近消纳到跨区、跨省输送的转变,在空间布局上实现了从陆地到海洋、从荒漠山区到经济产业园区的转变。连续3年实现利润、净利润稳居五大发电集团前两位、新增装机保持行业第一,2017年底资产突破1万亿元,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清洁能源规模和占比均居五大发电集团首位,光伏装机超千万千瓦,稳居世界首位。
近年来,国家电投实施深化改革40条,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推动企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大力培育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016年,关停小机组15.1万千瓦,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40万吨。
坚持清洁方向,坚持市场导向,坚持效益驱动,近年来,国家电投的战略投资向清洁能源集中。近3年,国家电投累计投产光伏发电、风电项目共1488万千瓦,光伏发电、风电总装机规模达到2527万千瓦。国家电投扬起动能强劲的风帆,驶向世界一流综合能源集团的新图景。反应堆数字化保护平台NuPac、自主化核电核心软件COSINE及关键辅助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形成了核电全产业链发展优势。
清洁能源已成为国家电投产业重要板块、利润重要支撑和发展的重要动能,企业清洁能源品牌影响力日渐提升。向清洁转型 产业结构绿意更浓动能更新奉献绿色能源是国家电投的初心使命,以清洁能源开发为主导是国家电投的重要战略方向。向高质量发力 三大变革实现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国家电投以转型统领发展,其中最根本的转型是发展方式的转型,是企业定位、发展思维和价值取向的转变。以战略思维、战略眼光审视能源技术的发展,使得国家电投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技术革新,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多年来,国家电投深入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把握国家能源发展总体战略和国际能源发展主要趋向,以清洁能源开发为主导,以转型发展为统领,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能源转型,全力提升产业优势,企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一系列措施堵住了企业发展的出血点,显著提升了资产质量。
当前,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积极转变,能源需求、供给、政策均在发生重大变化,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正步入蓄力加速期和决胜关键期。质量变革的优胜劣汰、效率变革的价值转变、动力变革的吐故纳新,使国家电投步入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近年来,紧随产业政策变化,针对新能源补贴滞后,弃风弃光严重,区域限制开发等困局,国家电投超前谋划,锁定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实施大基地、规模化与分布式、分散式并举。近5年,国家电投水、风、光资产均突破千亿大关,其中风电资产增长了3.7倍,光伏资产增长了10.7倍,而风电利润增长了18倍,光伏利润增长了66倍,利润增幅远超资产增幅。同时,国家电投还结合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在经济发达、环保要求更高的中东部及沿海一带布局建设清洁能源基地。目前,已在全国建成390个光伏电站和190个风电场,在青海、内蒙古、新疆建成多个百万千瓦级、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在江苏、安徽等地创新发展渔光互补、农光互补项目。在重燃专项方面,国家电投牵头组建了 中国联合重燃公司,构建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式、轻资产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完成了300兆瓦F级概念设计。5年间,光伏装机规模扩大了19倍,风电装机规模扩大了3.4倍。
CAP1400完成技术开发,已具备自主建设能力。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
重组3年有余,国家电投以超预期的成绩单,为迈向世界一流筑牢深厚基础。在内蒙古,国家电投布局建设乌兰察布、赤峰、浑善达克三大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跨省跨区送京津冀,其中,乌兰察布600万千瓦风电基地已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着力打造世界一流风电基地。
近年来,国家电投扎实落实三去一降一补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开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瞄准机遇,大胆转型,是国家电投多年间成长成熟的经验,也是走向高质量发展和世界一流的必行之路。
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向清洁转型,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新旧动能的转换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腾笼换鸟,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势。在新能源方面,国家电投在青海建成全产业链创新平台和国家级百兆瓦实证基地,成立太阳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风电探索应用大数据三维化设计、集约化模块化建设、智能化远程化管理。在青海,国家电投布局建设海南海西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新能源基地,依托特高压输电线路实现跨省输送。近年来,国家电投紧抓国家鼓励和支持新能源加快发展的政策窗口期机遇,以及新能源电价退坡、新技术进步、开发成本大幅度降低等市场机遇,加强顶层设计,突出战略引领,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做强做优新能源产业。
2017年,关停煤电机组51万千瓦,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50万吨,完成21户企业处僵治困,完成38个三供一业项目的分离移交。实施压层减户,退出一批非主营业务,压缩管理层级,2017年压减法人户数116户
新能源消纳,不仅仅需要火电深度调峰,阻碍消纳的顽疾需要用猛药,要多管齐下。日前,从国网西北电力调控分中心传来喜讯,华能陕西秦岭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岭电厂)7号机组在正式运行中深度调峰至18万千瓦达3个小时,且各项指标均显示正常,这是我国首台深调能力达到27.27%额定负荷的66万千瓦常规空冷纯凝机组,标志着我国火电深调技术实现新突破。
打开区外消纳市场、降低跨省壁垒,深挖网内消纳空间等等,这些工作实施后展现的效果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秦岭电厂在2017年末选择了7号机组作为实验机组,并对锅炉进行了最低不投油负荷稳燃试验和性能试验,通过了西安热工院深度调峰第三方认证,之后将试验申请书、安全承诺书、深调报告书等上报国网西北电力调控分中心和国网陕西电力公司,申请参与深度调峰。
我们的机组是纯凝间接空冷机组,凝汽器真空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夏季机组出力波动很大,很难准确了解机组每日出力,这是我们的弱势。其二,创新性搭建了西北电网新能源切机互联协控平台,控制的新能源场站数及容量均居国网之最。目前我们在陕北还建立了虚拟电厂调度控制系统,目前正在实验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智慧调度。据了解,截至目前,西北直调火电厂已有80%的机组开展了灵活性改造,52%的机组实现了40%额定容量的深调能力,共计可释放调峰空间143万千瓦,预计年度可增发新能源电量约41亿千瓦时,而仅2017年1年,西北直调机组通过有偿深度调峰就获利4238万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西北电网在全国电网系统有多个首:其一,建成全国首个计及高占比新能源特高压直流送端电网自动电压控制系统。比如通过分析新能源资源特性,优化电网设备检修和年度交易计划,掌握新能源实际发电能力,规范新能源受阻电量统计方法。
将措施下发各值进行学习和讨论,并组织各值班员在仿真机上进行演练,确保每位值班员在机组深调期间对每项操作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保证发生异常情况临危不乱等等多项缜密的工作,可以说全专业联动,全员齐努力来确保深调工作可以成为现实。此外,受新能源随机性波动性强,网内供热机组规模逐渐增大、黄河中上游大型水电综合利用等影响,西北电网存在调峰缺口,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消纳需求,网内弃风弃光情况严重。
苦与甜:摸石头过河破纪录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我们从运用科学手段、挖掘电网消纳空间潜力、拓宽新能源外送通道、保证电网安全等多个方面来促进新能源消纳。